9月12日,“李子園賣不動了”這一話題沖上微博熱搜。用戶“中新經緯”稱即使李子園旗下某款牛奶產品價格降至2.2元一瓶,價格直逼礦泉水,產品仍然銷售不暢。部分網友言辭犀利,直指李子園的產品“都是香精”“太甜了而且貴”“全都是科技狠活”,將李子園的“滯銷”視為消費者生活品質升級浪潮下的自然淘汰。但在這片質疑聲中,也不乏忠實擁躉,仍有網友表示李子園的飲品符合他們的個人口味,對其營收下滑的困境感到不解與惋惜。(9月10日《北京商報》)
作為“時代的記憶”的李子園,其品牌背后承載著無數消費者的童年回憶與情感聯結,曾一度是市場上備受青睞的國民飲品。今年四月,李子園以前瞻性的視野,官宣青年演員成毅作為品牌代言人,包下數十輛高鐵列車冠名,試圖在含乳飲料行業(yè)的寒冬打開Z世代消費市場。然而,即使有明星代言人加持,作為含乳飲料的佼佼者,李子園也不得不面對行業(yè)整體增速放緩、品牌間競爭日益激烈的大環(huán)境挑戰(zhàn)。面對“賣不動了”的輿論風波,我們或許應當從更為全面和理性的視角來審視李子園面臨的困境與機遇,而非一味唱衰這一民族企業(yè)的未來。
隨著社會對健康養(yǎng)生理念日益高漲的重視程度,李子園等經典乳制品飲料正悄然迎來一場新的變革挑戰(zhàn)。曾以其獨特風味與便捷的飲用方式贏得廣泛好評的李子園,如今也不得不面對一個更為挑剔與理性的消費群體。消費者們對于食品成分的審視愈發(fā)細致,對營養(yǎng)價值的追求愈發(fā)執(zhí)著,對健康影響的考量愈發(fā)周全,這一系列的轉變促使他們開始重新審視并調整自己的飲食偏好。那些承諾無添加或少添加、保留原汁原味、營養(yǎng)價值更高的純牛奶或其他天然乳制品,逐漸成為了消費者心中的新寵。這股“純凈與健康”的消費潮流,不僅悄然侵蝕著李子園等含乳飲料的市場份額,也讓伊利優(yōu)酸乳、蒙牛酸酸乳等含乳飲料遭遇了來自昔日忠實消費者的“重新審視”乃至“溫柔告別”。
原奶價格的持續(xù)走低,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生產成本,但也引發(fā)了乳制品行業(yè)的價格戰(zhàn),使得市場競爭愈發(fā)白熱化。蒙牛、伊利等國內乳業(yè)巨頭,憑借其強大的品牌影響力和完善的渠道布局,通過推出價格更為親民且品質有保障的產品,不斷擠壓著中小乳制品企業(yè)的生存空間,李子園亦難以幸免。此刻的李子園,正站在一個關鍵的十字路口,面對挑戰(zhàn)與機遇并存的局面,它必須更加敏銳地洞察市場動向,更加果斷地調整戰(zhàn)略方向,以更加創(chuàng)新的思維與更加堅定的步伐,迎接每一個未知的明天。
作為國貨老品牌之一的李子園,每一款產品都不僅僅是味蕾上的簡單滿足,更是情感與記憶的溫馨紐帶,串聯起幾代人的共同回憶。面對經濟浪潮的洶涌澎湃與消費市場的日新月異,眾多老字號品牌如同古木逢秋,有的黯然失色,最終被時代的風沙所掩埋。作為消費者的我們,面對李子園銷售額下滑的企業(yè)危機,不應當一味盲目地唱衰其未來發(fā)展,而應以監(jiān)督者、消費者、推動者的多重身份,匯聚成推動品牌持續(xù)改進的力量,助力李子園在傳承與創(chuàng)新之間找到新的平衡點,實現品牌的華麗轉身,共同守護這份“烏托邦”的回憶。